大学生支教实习体会(15篇)
大学生支教实习体会1感谢xx给了我们这么一个美丽的平台,去体味做一名教师的百般滋味,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成熟。我们支教团,带着希望,带着微笑,带着关爱,带着热忱,带着信念,带着活力,带着祝福,带着奉献,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走进社会。我们在这里学习,交友,丰富生活,积累经验。支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无私奉献更为动人,我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感动别人,感动自己的光荣的支教教师。
支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与神圣,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决心和信心。踏出校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会的现实,一个人必须要独立的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支教工作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
下课的时候, 与小朋友们聊聊天, 一群孩子围在你周围的时候,他们不停地与你交谈着,你会融入进去,很开心,当时的感受真的无法形容,喜欢与他们共处的每时每刻,虽然他们很调皮,甚至让你喊破了喉咙,每次上完课,都会感觉到喉咙的不舒服,但看到他们这么开心地上完你的课,你都会把这些忘乎所以。
支教生活平淡而不平凡,期待剩下两个月的精彩。
大学生支教实习体会2从1月的20日到2月x日实践的结束,看似漫长遥远的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以及紧张的期末考试周,以及考试周结束后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却也略带紧张的准备,以及最后在郯城美澳中学的实践中逝去了。这期间,有联系上的反反复复,有筹备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种碰壁后的垂头丧气,有取得各种成就后的欣喜欢乐,有旅途中的颠颠簸簸,有难说出口的心疼心酸,还有最后离别时的不舍与眼泪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过程,我用我笨拙的笔不能描述不出全部这些故事,只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们的实践:转变、反复、准备、走访、倾听(心疼)、忙碌、感动。或许这几个词并不足以完全把我们这次实践的轮廓勾勒出来,或许仍然存在某些遗漏,但这些词已足矣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转变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最初的想法时,虽不会因为当时那个想法的幼稚与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却也绝对会会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们的确怀着一种自以为很崇高的心理立了项——去支教。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一心向往着徐本禹式的支教经历,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地区教学多年,我们仅仅只是一两周的时间,我们一心只认为只有那种环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但是随着实践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备课阶段的展开以及最后实实在在的支教经历,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我不得不承认,在最初的想法里,我们太自以为是,只是过分的关注怎样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方面地考虑自身,而忽略了我们的活动对于承受方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并非是期待我们通过某一次或者某几次的实践而实现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而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实践环境、实践地点和实践人群,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活动,取决于我们在这次实践中付出了什么,给对方带去了什么;取决于我们收获了什么,而对方又收获了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是否能让社会上更多人和群体关注我们的实践的对象,而不是关注我们。
任何活动的意义都不是在实施之前通过制定目标或者计划臆断推测出来的,都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首先是我们的实践时间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放寒假,即使我们意识到这一点而在策划中表示让高年级的学生来学校上课,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家访,仍然有很多问题我们在当时都没有考虑到,学生到学校上课,午饭肯定要学校提供,学校从哪里提供这午餐费呢?另一点,学生寒假的安全本
来不属于学校负责的范围,而把学生们集中起来以后谁来负责学生们的安全呢?我们自然希望还是校方,可是校方又从哪里抽出这些人力和财力呢?
准备
时间真的已经很紧张了,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在这一个月中从零开始,做成一个相当棒的支队。
这次重新开始,我们基于以往支教支队留下来的经验、我们自己对于社会与支教的思考、以及其他人给我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支队做了重新定位。毕竟就像大多数支教支队的出来的结论一样,寒假实践短短几天的支教并不能给当地的孩子们教会多少东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培养起孩子们对于课堂内外某些学科的好奇心与兴趣乐趣,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在当地的孩子们心理种下一个梦想,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而且寒假实践并不只是那段短短的一周,之前的繁忙有序的准备和之后紧张高效的整理宣传都是暑期实践的一部分。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够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到这样一群山里的朴实纯真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梦想;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团体帮助支持那些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撰写了周密的实践策划书;与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了解当地情况。
令我们印象很深的就是每天中午物资的领取,爱心人士会将物资寄送到我们学校,几乎每天中午,快递公司都会给我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取快递,我们就将物资从二号楼搬到专教的“物资集中存放处”。又一次我们刚运完一次物资,就又接到一个电话,又有物资送来。
我们募捐得到的所有物资,从始至终,包括寄件人、物品种类、数量、去向,都有者详细的记录。这些物资中“最麻烦”的应该是我们从清华大学电机系计算机实验室争取来的十台被淘汰的电脑了。从组装、检查、卸保护卡、重装系统、清洁,一直到交给快递公司,我们四五个队员全权负责,虽然在一间又闷又热的房间里泡了一整天,但每项工作我们都做得一丝不苟,十分细致。
在准备阶段,在做完策划以及大体安排之后,我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和备课中。
我们大家经过两轮的头脑风暴,筛选出19个活动和课程,安排到一周的时间内,每天都有新鲜的活动和课程。而这19个活动和课程都是孩子们平时接触不到或极少接触的内容,而这些活动以及课程的内容,又以梦想和兴趣为引导——例如励志电影放映课,音乐赏析课,趣味地理课,趣味美术课,辩论基础课,趣味数 ……此处隐藏10789个字……从最初的紧张兴奋到现在的慢慢适应。这一个月里,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有了很多与以往不同的体验,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待进步,所以我对接下来的实习支教依然充满期待。
在教学上,这个月我是和指导老师轮流上课,他上一天,我上一天。要数最难忘的还是自己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因为指导老师出去参加会议,所以第一天的的两节课完完全全是我自己一个人上的。
这两节课内容是讲识字的1、2课,《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虽然完整的讲完了两节课,但因为是单独上课,感觉自己信心不足,所以两节课下来讲得不是很满意。两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闷,在环节的过渡上很死板,只讲了自己准备的内容,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虽然上课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备课和上课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如何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是我必须要学会的事情,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授课的内容。还有就是如何很好的调动课堂氛围,一开始学生都很积极,但大约过了半节课左右,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生听课的热情就没有之前那么高。这时候我采取了小组比赛的方法,组与组之间对抗赛,哪个组能够正确流利快速回答出我的问题,就给小组加一颗星星,下课时哪个小组的星星最多,那个小组的所有同学都能获得一张小红旗贴纸作为奖励。这样一来,为了获得小红旗,学生们就变得很积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起批评,表扬奖励的作用更为行之有效。经过了第一次之后,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授课时的心态好了很多,变得更自信。
在九月份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第一次见到可爱的同学们,是开学典礼那天,当他们穿上校服,手上拿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写的寄语卡片,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也好像回到童年的时光一样,看着他们的笑荣人都感觉更年轻了。来到xx小学的第二周就是教师节,早读的时候,学生们就纷纷上前来送花以及贺卡给我和我的指导老师,早读完之后,手上捧着一大束花,心里像比吃了蜜糖还甜。9月末的时候还和一年级的同学们到星期8小镇参加秋季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都很兴奋,而我也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参观之余也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
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无论是上课还是参与班级管理。
大学生支教实习体会14仿佛是一眨眼,支教已接近结尾,回忆起过去的四个月,期间心酸、迷茫、烦乱、痛苦交杂,身在其中时以为很漫长,回想时却如一瞬。
考研+支教,注定这四个月是忙碌的。刚开始支教时,我心里祈祷无数次不要被分去顶岗,这样我就可以多点时间复习了。听闻增城这里二胎老师很多,很缺老师,听到这些消息我心里惴惴不安。到了分配任务的时刻,果不其然,我被分去顶岗七(5)班的语文,明天就开始上第一节课。这消息如同电击一般,我迟迟才缓过来,什么准备都没有,手头边只有一本崭新的教材,经验更是为0,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没办法,也没有另一个选项,只能硬着头皮上,在语文第一课上,拿着在网上下载的PPT,心一横走进教室,如同赴死一般,面对坐满一个教室的陌生的学生,我又开始慌了,感觉大脑缺氧,如同短路一般,简单地介绍自己、再扯扯教材,好不容易终于扯完了,一抬头看还剩下十分钟,再也扯不出东西了,只能尴尬地让他们自习,开学第一课,如同法场受刑一般漫长。悦耳的下课铃声终于响起来了,我长吁一口气,抓起书便逃之夭夭。开头的两个星期,连基本的备课都不会,上课上得怀疑人生,一篇课文被肢解地乱七八糟,过渡也不自然,上课音量过小,语调过平,课堂把控能力差。那时,我连请老师听我的课都不敢,改周记时看到一位女生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大学还没毕业的,平时上课总是按着她自己那一套方法,没有重点,讲了我们又听不懂,语文课很无聊”的时候,真的是“汗汵汵”。
好在这一段尴尬时期熬过来了,通过不断听其他老师、支教生的课,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参考别人的教案及PPT、翻阅教参,力求对每篇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细部的扩充。虽然课上得还是不够成熟,略微磕磕巴巴,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够到位,起码完整讲一节课已经不是问题了。每天忙完工作后回到热水房复习,有段时间陷入顶岗支教和考研复习的纠结中,不知道如何抉择,想要顾两头结果又是两边都无法做好。复习的时候想到备课、改作业、抽查背书而无法定下心;工作的时候又想着考试的日子一天天接近,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充分,又陷入无尽的迷茫中。两边的撕扯,让我感受到了沉重的疲倦和无力感,体会到了“清醒的自我审视与无力重塑自我”的感觉。也决定了我无法过得轻松。晚上回来无论再累也坚持看一会书,做题,早上爬起来背单词。在这漫长而痛苦的四个月里,由一开始的崩溃、抱怨到慢慢学会承受、平衡、取舍,我学会了独立,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坚持到底,从未想过放弃。
四个月的支教,让我从一个讲台零经验、一紧张连话都说不清楚到站上讲台莫名心定,面对坐满整个教室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心里不发杵,也许,这就是锻炼吧。和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因为年龄相近,除了平时上课的尊重之外,他们更愿意过来跟我聊天、开玩笑、打闹。或许,放下老师的威严,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更容易走近他们的世界。只要用心了,学生都是能察觉到的。记得当时请假两个星期,一打开QQ也不过只有几个学生惦记下我,当时还挺失落的,后来听闻其他的支教老师说当他们一听说我期末考试离开后,不少还掉下眼泪。带的第一届学生,期间因为忙着复习,对他们投入的不多,也有被忽视的学生,也有处理不当的问题,但是也付出了。想到出席过他们的成长,即使无法陪伴他们走过初中三年,依然觉得快乐,或许这就是身为老师的幸福吧。
呼,曾经无数次抱怨怎么还不结束,终于走到头却发现还挺怀念这段时期的。委屈、尴尬、迷茫、痛苦、受挫、疲倦、后悔、遗憾、感动、幸福、快乐、自豪,都有过。跑下去吧,天会亮的。
大学生支教实习体会15今天已经是第十二周周五了,我们来到xx中学已经将近三个月了。我们渐渐地熟悉了在洛中的生活。广大的带队梁老师每个月都会来看望我们。而这个月,来了两次洛中,昨天也来了一次。这一次,梁老师听了物理课、生物课和信息技术课。每一次梁老师都很早就来了,一来就来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我们都担心老师休息时间不够。梁老师这次听的物理课是初三班的,思鹏讲的是电功的内容和习题。接着我们就去了听妙莹的生物课,初中的生物课我认为主要是科普知识,一开始我也被妙莹的声音语速吸引到了,所以听认真地听完这一节课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有点多,学生可能消化不了这么多。最后,我们一起去听了悦悦的信息技术课,这节课主要是讲解文件分类,讲完以后,学生就可以自行练习打字。
课后,梁老师给钟老师指导的意见是,建议一类型题目,相同电路图可以在同一幅图中变型。我一开始都没有发现这个共同点,老师指出来以后,我也发现了同类型串并联可以在基础上变型。而应用到化学上面的话,同类型鉴别题,也可以在基础上给学生巩固。例如,鉴别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我们习惯性会使用二氧化碳去鉴别,但是在水的净化那一个课题里面,我们知道含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可以使用肥皂水去鉴别,所以在该题里面,我们也可以使用肥皂水去鉴别,利用表面有浮渣和无明显现象即可区别。梁老师这一次来,给了我们不少上课的建议和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我真的是获益良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