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南 >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时间:2025-09-22 21:30:23
精选社会实践模板集合四篇

精选社会实践模板集合四篇

社会实践 篇1

一、活动背景:

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老人安详辞世,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大师走了,他走的很安详,很平静。百岁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即将百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为祖国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后,安详地踏上了天堂之路。就算在临终时,他依然心系祖国,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中国日益强大!短短的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泪蓄而涌;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老人一生信奉的愿望;短短八个字,真正地为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训课;短短八个字,让老人的一生达到巅峰的辉煌!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传承钱学森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中航沈飞航空博览园”,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程,深刻体会新中国航天人工作的艰辛历程,树立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钱学森同志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爱国信念,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努力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三、活动特色:

借助沈阳的地域优势,利用假期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更加清楚真实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学习沈飞人的爱国情怀,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

四、活动内容:

(一)、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走进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近距离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学习老一辈航空人的的爱国情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1、观看风洞模拟试验。

风洞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观看劳模所用工具

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就是用这样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敲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使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

3、观看全机静力学演示试验。

一架缩小比例的歼—八飞机被放置在试验装置上。这个试验无比复杂,许多外国人都无法做好这个试验。但是沈飞人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爱国信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验,检测出飞机静止时的许多重要数据,缩短了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过程。歼八Ⅱ型飞机在1998年的珠海航空展览上大放异彩,让中国人在世界的航空领域扬眉吐气。

4、欣赏红旗型导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国防实力不够强大,领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沈飞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铸长空,通过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制成功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极大程度地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蔚蓝的天空里,用智慧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

5、近触歼六型歼击机。

歼六型歼击机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1958年首飞。是 80 年代空、海军的主力战斗机,在防空作战中先后击落美军多架先进飞机。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五、活动总结:

“中航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巨大发展的展示,更是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见证。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惊天巨变,无一不凝结着新中国航空人的智慧、汗水。无数像钱学森那样的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家人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飞机制造业。他们用爱国主义自己坚定的信念,用汗水溶化钢材,铸成钢板,造成飞机,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对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

触摸着飞机的每一寸钢板,都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彷佛又置身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但是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勇敢、聪明、睿智,将自己的国家从一个几近废墟在短短的几十年迅速地建立成国泰民安,无疑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但我们拥有的是坚定的信念。战争年代,这信念鼓舞我们勇敢冲锋,勇猛杀敌;和平年代,这信念激励我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凭借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奇迹。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升天,“嫦娥”奔月;从刘长春只身创奥运,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建国时的积弱贫穷,到建国六十年的举国欢腾,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我们的生活日趋幸福。

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祖国奉献一生。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同志就放弃了美国优越的条件,突破重重阻力,甘愿回到自己贫穷的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了一辈子。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路,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科学偶像”,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钱学森同志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化作了一种信念,化作一种理想,永远地激励我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社会实践 篇2

一.实践说明

(一)实习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7月25日

(二)实习地点: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锦祥社区

二、实践目的

此次实习的目的首先是通过自己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的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是在对社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很好的权衡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三、实践内容及收获

在村委会实习期间,我主要涉及的工作 ……此处隐藏2525个字……游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增加,此外,由于生态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低,可能出现伐木,偷猎等现象,造成对旅游资源环境的压力。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导游的过程中,我了很多实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导游工作是一项脑体高度结合的服务工作,态度决定行动,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才会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要有广博文化知识面.导游接触的游客中,各种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不尽相同,导游就应该做一个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进行讲解中,就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来应对。

(三)具有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导游的服务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复杂群体,同时导游工作还离不开旅游接待服务中气体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令导游服务黯然失色,因此要头脑清晰,有交情组织协调应变能力,保证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四)要有自信。

(五)语言清晰准确,讲解生动活泼。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给游客讲解就是要像在和朋友聊天。你把游客看作朋友眉飞色舞地给讲游客不知道的事情,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六)注意仪容仪表,自身修养。

实践使我认识到,做导游的学问很大、很深,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的来,像如何安排路线、食宿、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游客进行沟通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成为游客眼中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想做个好导游的确很难,而好的导游服务对游客来说的确又是一种享受。要做一个游客满意的导游,就要经常换位思考,把游客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导游就是服务,服务是导游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只有做好自我定位,并多站在游客的立场考虑问题,并灵活的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名让游客满意的导游。

社会实践 篇4

前言

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微薄、体会到整个社会强大的凝聚力。

这个暑假、作为山东大学“风动随行”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我随队友赴威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风力发电调研。一周时间虽短、但我仍获益良多、尤其是通过切实的调研亲身体会到了风力发电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这是任何理论知识都不能带给我的、我想、这便是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了。

之所以要参加这样一支调研团队、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环境专业的学生、对于风力这样的清洁能源(当然、后面的调研证明这种能源并非完全清洁)的原理和应用前景非常好奇。另一方面还因为自己对威海这个新型旅游城市很有好感、对其日后旅游业的发展走向很感兴趣。抱着这样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踏上了调研之路。

实践时间

时间地点 山东省威海市风力发电基地、山东省威海市华强电场、山东省威海市旅游局、以及威海市区各大广场

实践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我和我的队友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威海、济南两地、对风车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有关测量、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游客对威海发展风力旅游期待值如何、将数据记录在案。

实地走访的同时、我也将同队友一道向市民发放有关风力发电基本常识的宣传材料、然后经过后期的数据统计和查询资料或由老师指导针对已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结合问卷分析出的结果一同反馈给接收单位——威海市旅游局。

实践概况

此次我们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是《山东大学赴山东威海风力发电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专题调研》、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是通过实地调查威海现有风电场的发展规模、并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角度分析威海发展风力旅游的可行性。实地走访的同时再辅以向市民发放关于风力发电的基本常识的调查问卷和宣传材料、并倡导人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经过后期的数据统计和查询资料或由老师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制作成实践报告及相关视频、同问卷分析出的结果一道反馈给我实践团队的接收单位——威海市旅游局。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推动人文和谐、绿色和谐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素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调研过程并不顺利。由于这次活动要有一支队伍离开济南、所以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出发前一晚、也就是6月30号的启动仪式上、我们的负责老师就重点强调了安全问题、队长刘欣细心地准备了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防止中暑或治疗创伤的药物、为调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我在暗自感慨她的细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为一名队长的不容易、她必须比我们队员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才能保证我们实践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7月1号凌晨四点、睡意朦胧的我们拖着还未唤醒的身躯踏上了前往威海的列车、正式开始了调研之路。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接下来的6天时间里、我们五名队员走访了威海郊区风力发电基地、威海市华强风力发电厂、威海市旅游局、并在威海市区内包括各大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在内的威海市旅游景点进行了调研。对市民的调研主要以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市民和旅游者对我们的问卷调查普遍持支持态度、期间有许多热情的市民配合我们填写问卷的同时也跟我们谈及了自己对风力发电的期许、让我们看到了威海——这个新型旅游城市市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风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市民对于风力发电的认识只停留在感观的阶段、对于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了解不深、而对于风力发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更是知之甚少、这是值得我们担忧的一点。

而在对电厂和风车园区的考察中、我们则对风力发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更多的认识到了其环境负面效应以及其高成本的特点。另外在与威海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风力发电大规模发展为旅游业就目前来看还是没什么前景、主要也是因其成本过高。同时、为真正了解风车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可信数据反映真实情况、

我们威海分队的成员们前往位于威海市郊区的风力发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到达后、队员们按既定计划开始了各自实践任务、得到基础数据。随后几天、我们以及在济南的队员们分别在所在地发放宣传单及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网上投放。

7月10号随着我们威海分队一行正式结束在威海的调研、返回济南、山东大学 “风动随行”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行动顺利落幕。我们同济南分队的队友们汇合、并做了工作总结和讨论、分享了调研成果、交换了彼此此次调研中的感受和收获。由于我们的队员来自多个学院、在刚开始开展实践时大家彼此之间并不熟悉、都只知道是由同一个实践团队而聚集到了一起;实践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彼此之间逐渐建立起了友谊。

结束后、我们彼此之间都有了很深刻的印象。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大家的友谊会逐渐加深、相互之间也会更加的团结。同时团队本次的实践活动也给队员们提供了将所学的书本知识活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给威海市相关单位的管理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精选社会实践模板集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